一片玻璃有9層樓高,一套二居室大。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玻璃生產領域擁有的獨到“絕活”,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從8米、12米、18米,再到23米、26米,超長超大超白玻璃原片的制造紀錄,一直由這家企業保持。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海內外多項超級工程上也都閃耀著金晶玻璃的身影。
可以說,一片令人矚目的超白玻璃,承載的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高度,更是山東制造向“新”圖強、向“質”躍升的厚度與廣度。
時間回到20年前,彼時,中國的玻璃企業還沒有自主生產超白玻璃的能力。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在很多實力雄厚的企業都退縮的情況下,金晶頂著壓力,義無反顧地啃下這塊硬骨頭。2005年,金晶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生產的超白玻璃順利投產,讓這一曾經依賴進口、價格高昂的產品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玻璃越長,出現缺陷的概率就越大,對生產穩定性要求越高。從“中國第一片”到“全球單片最大”,金晶始終堅守對“至純”“至真”的追求,注重創新研究與應用,持續推進技術變革,加大研發投入,逐步向以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模式轉變。
以創新的銳度打磨明天,類似金晶這樣專注于細分領域并做到全球領先的“隱形冠軍”正在山東悄然涌現:坐上全球“頭把交椅”的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讓全球大牌電鉆工具上安上了山東造的鉆夾頭,而這靠的是其擁有的150多項專利,以及30多年專注毫厘之間的韌性;用變化的產品“拉住”客戶,文登威力工具集團生產的高端活扳手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42%,“唯創新不破,創新是解決一切困難的金鑰匙”“創新決定一個企業是引領者還是跟隨者”的標語在集團隨處可見……
什么是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它們無不是堅持著長期主義,保持著戰略定力,深耕核心技術、突破行業壁壘,以各自在細分賽道上的硬實力,共同構成了山東品牌創新的堅實底座。
傳統產業并非“舊包袱”,只要注入創新動能,就能裂變出澎湃的新質生產力。如今,金晶生產的玻璃產品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建筑和日用領域,而是朝著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大步邁進。
位于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是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它9.7萬平方米的玻璃幕墻每年可以提供230多萬度電,幾乎能滿足建筑自身的用電需求。這其中有2200多平方米的玻璃幕墻產自于金晶。
2022年,由金晶自主研發生產的TCO導電膜玻璃,解決了晶硅太陽能電池弱光下發電效率低的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一突破的背后,同樣是十幾年如一日的技術攻關。期間,金晶不僅攻克了在線大尺寸均勻鍍膜、納米級膜層控制等關鍵技術,并自主開發出了鍍膜設備,實現了從設備制造到產品設計全過程的自主可控。
立足自身產業基礎,敏銳捕捉全球技術趨勢與市場需求,透過金晶玻璃的創新躍遷,我們能夠感受到山東品牌通過持續的技術攻堅實現產品升級和價值鏈攀升的步伐。
近年來,山東聚力提質增效,培育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其中包括以11條標志性產業鏈為重要抓手,做強先進制造業。在根植于山東深厚的制造業基礎之上,挖掘符合未來產業變革的方向,山東制造業經歷著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
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9.4%,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15家、總數達36家。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到88.5%,居全國第一。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在研發投入上不斷加碼;政府打造政策洼地,營造創新生態。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從科研院所走向企業、從實驗室躍上生產線,越來越多的“高精尖”產業有望塑成山東制造業的“新筋骨”。
一片玻璃,彰顯了不起的山東智慧,為世界帶去高水準的山東制造;一片玻璃,映照實業報國的赤誠,詮釋創新驅動發展的力量。志不求異,事不避難。流淌在魯企身上這份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敢于突破的文化血脈,無疑是山東制造穿越周期、領跑未來的底氣所在!
來源:閃電新聞
關注金晶集團公眾號!
在線應聘